最近,體育界又出了個大新聞。
北京時間10月12日,在維也納普拉特公園,來自肯尼亞的馬拉松運動員基普喬格,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,打破了歷史,讓人類的馬拉松成績首次跑進了2小時。而在此之前,科學家們普遍認為,人類突破2小時的馬拉松極限最早會發生在2075年。
馬拉松運動,一直以來都被視為人類對自身耐力以及毅力的極限挑戰項目。因此,與其他運動員相比,通常馬拉松的運動員身材都顯得非常“苗條”,基普喬格本人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瘦削卻矯健的身材,是不少發福人士和年輕女性夢寐以求的樣子,但專業的馬拉松比賽,對人體的負荷非常高,并不適合大部分的普通人群。因此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比較常見的是用3到5公里的“慢跑”的形式進行代替。
但近年來,隨著大眾健身熱情的高漲,一種”快走比慢跑更加科學“的論調開始興起,尤其是在減肥人群之中頗受歡迎,鼓勵人們用幾公里的“快速行走’,代替傳統的“慢跑”。
究竟”慢跑“和”快走“的運動效果有何不同?“快走”又是否真的比“慢跑”更適合現代人的健康生活嗎?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。
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二者的能量消耗。研究發現,在不同速度下,跑的能耗最高可達走的1.7倍:
也就是說,如果你想減肥的話,慢跑10分鐘消耗的能量,大概相當于你快走17分鐘。究其原因,是我們在跑步時,必須不斷使用肌肉爆發力,使身體騰空,而當支撐腿落地時,肌肉還要再次進行緩沖。在走路時,我們大多數時間身體的重量都有一直腿在支撐,因而消耗的熱量大大降低。
此外,由于在慢跑的過程中,我們的身體不斷地重復上述的“爆發-騰空-緩沖”的過程,因此身體各部位的參與程度是遠高于快走的。最為明顯的,就是我們需要更高的呼吸頻率,這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快的血液循環和更充足的腦細胞氧分供應。對于預防各類心腦血管疾病都非常有好處。跑步過程中產生規律性的“抖動”,也有助于我們的細胞進行有序化排列,從而對體質進行加強。
相比之下,快走,實際上最大的效用是呼吸戶外的新鮮空氣,改善腸胃蠕動以及預防關節老化,之所以會在這幾年流行起來,實際上很大部分是因為現在的人們,比以前更懶了。
既然快走實際上并不能對身體健康有太大幫助,那么,有沒有一種健身方法,能夠在不跑步的情況下重復上述這種不斷騰空緩沖的規律性抖動,從而達到和慢跑類似的健身效果呢?
這聽起來似乎像是天方夜譚,但實際上,還真有。
廣東福諾思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垂直律動商用機,根據用戶不同的身體健康需要,預設了多種自動模式的振動訓練。并可以讓用戶液晶觸摸屏進行自定義振動幅度和頻率,足不出戶,亦可享受到和慢跑類似的健身效果。相比跑步機,福諾思路的產品對體能消耗更小,對關節無磨損,更加適合上班族及中老年人士長期康養使用。
繁忙的工作之余,想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卻又無法堅持長跑?來試試福諾思路的垂直律動商用機吧!輕輕一點,讓身體”動“起來。